2025年中国人民大学涉外法治研学营纪实
2025-08-29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部署,落实党中央关于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安排,2025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普通法中心、涉外法治研究院、法律专业学位教育中心举办“涉外法治先锋训练营”,以“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为核心主题,组织师生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牛津大学与杜伦大学开展为期近半月的海外研学。本项目作为学院“境内+境外”协同育人的重要实践,获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交流合作部“‘人’者无疆·学生全球胜任力提升项目”专项资助。该项目支持人大学子拓展国际视野、参与高水平学术交流,提升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实效。
在法学院吴至诚副教授、包丁裕睿讲师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办公室主管卢娜老师带队下,研学团由本、硕、博12名学生组成,先后走访伦敦大学学院、牛津大学与杜伦大学三校,通过主题课程、交流座谈等形式,学习环境法、比较民商法与国际仲裁等重点领域知识;在杜伦大学为期5天的暑期项目中,围绕国际商事仲裁(ICA)、投资条约仲裁(ITA)与国际商事合同规则比较等议题开展集中研修与技能训练。
8月14日,伦敦大学学院法学院院长Eloise Scotford教授以《空气质量法》(air quality law)为主题,引导同学从跨法域协同治理的难点切入,讨论规则衔接、执法协调与证据标准等议题。研学团学员们结合中国语境与全球视野,就跨境环境风险治理展开讨论,进一步理解环境法在国际规则与国内法治之间的衔接机制。
8月16日,研学团参访牛津大学法学院与图书馆,近距离感受学院制传统与普通法学术生态。牛津大学法学院教授William Swadling随即开设专题讲座,围绕“不当得利”(unjust enrichment)讲授英国返还法(law of restitution)的核心结构,结合比较法与区域国别法视角,阐释普通法与大陆法在不当得利返还的构成要件与救济路径上的差异及其理论脉络。通过与教授的互动问答,同学们在比较法方法、案例方法与利益衡量方面获得系统训练,对普通法体系的制度逻辑与判例推理方法有了更为清晰的理解。
8月18日至22日,研学团参与了杜伦大学法学院与杜伦国际争端解决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国际仲裁暑期项目”。五天的学习聚焦国际仲裁核心领域,业界知名学者、仲裁员、法官等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员们授课。
课程安排由学界与业界导师共同主持,循序推进规则理解、程序把握与技能训练。8月18日作为开篇日,由杜伦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陈磊教授与杜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Dr. Ylli Dautaj介绍项目整体框架与学习路径。牛津大学法学院教授、欧洲与比较法研究所副所长Geneviève Helleringer从国际商事仲裁的意义、渊源与运行机制入手,围绕仲裁协议的效力要件、适用法律选择与仲裁员的独立与中立要求展开系统讲授,并以典型条款示例引导同学熟悉从条文到规则再到实务的衔接方法。
8月19日转入投资条约仲裁专题,在Dr. Ylli Dautaj的引导下,同学们梳理投资者主体资格与投资标的管辖等核心概念。在Legal 500 UK 2025获评“新生代合伙人”、在Who’s Who Legal/Lexology 2025获评“未来领袖”的国际争议解决领域著名律师Samuel Pape结合实务案例解析非歧视待遇、最惠国待遇与国民待遇等实体规则的裁判逻辑与适用边界。当日下午,曾任香港高等法院法官、海牙国际私法会议亚太地区办事处代表的国际仲裁员Justice Anselmo Reyes以制度改革为线索,讨论ISDS的争议与趋势,并引入裁决阶段的救济路径与执行障碍,提示同学在案件策略上统筹程序经济与结果可执行性。
8月20日聚焦仲裁程序与合同法两个维度。上午由杜伦大学法学院名誉教授、国际仲裁专家Dr. John Fellas在ICC与UNCITRAL等主流规则框架下拆解国际商事仲裁从立案到裁决的关键节点,强调程序公正与效率之间的平衡。下午陈磊教授以英国合同法的要素结构为切入,补充违约救济与损害赔偿的裁量思路;Dr. Ylli Dautaj在此基础上引介美国合同法并对接《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的适用路径,为跨境商事争议解决提供合同法律视角。
8月21日课程内容着重讨论投资条约的实体保护与裁决后的程序救济,国际仲裁领域知名学者Kaj Hobér系统讲解征收与公平公正待遇(FET)的原则内涵、国家责任与请求可受理性的论证方法。Justice Anselmo Reyes则围绕仲裁裁决的撤销、承认与执行以及主权豁免等难点问题展开讨论,通过真实案例提示当事人风险配置与证据策略的要点。
8月22日进入综合演练与能力验证阶段,学员们在Justice Anselmo Reyes的指导下组织Mini Moot模拟仲裁,通过分组演练熟悉仲裁庭审流程,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事实归纳、法律适用与口头陈述。中国人民大学“涉外法治先锋训练营”学员李垚瑶、孙致远、李欣雨、李霓组队参赛,于评议环节与Justice Anselmo Reyes就庭审组织、问答技巧与书状结构进行了深入交流。课程间隙与告一段落后,研学团在项目负责人陈磊教授的带领下参观法学院教学空间、研讨室与模拟法庭,并在University College参与正式晚宴,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师生开展学术与职业路径交流,在跨文化语境中提升英语学术表达、团队协作与国际协同等全球胜任力的关键维度。
此次英国研学以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为抓手,贯通课程学习、个性化指导与实践演练,显著提升了学生理解与适用国际规则的能力、比较法视野下的法律规则比较与应用能力、跨文化沟通与团队协同能力以及口头辩论与书面写作等实务技能,促进了知识体系与能力结构的双向升级,实现了“境内课程打牢基础—境外项目深化应用—返校转化成果”的培养闭环。未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将继续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教育培养机制,深化与世界一流法学院的合作,持续搭建高水平国际研学平台,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全球胜任力与专业能力的高层次涉外法治人才,为国家高质量涉外法治建设与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新的力量。
-
2025年中国人民大学涉外法治研学营纪实 2025-08-29
-
“跨境电商平台TEMU与欧洲平台法”讲座... 2025-04-19
-
“立法创新:澳大利亚消费者法中的误导与欺... 2025-04-14
-
2025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国际商事交易... 2025-03-11